三声
不论是9亿票房,还是9亿交易额,似乎都不具备能令国漫行业赶美超日的潜力。
文:三声记者黄云腾
“这个行业在中国正处于好时候。”8月14日,正在北京一家动画公司实习的王大树告诉三声。
据说,这是自《大圣归来》暑期档逆袭之后,业界内外对国产动漫行业的统一看法。比如说社交平台上对《大圣归来》压倒性的好评,甚至连自发安利(推荐)该电影的粉丝都为外界定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拥趸而提供了一个新词汇——“自来水”。而这部奇迹般在今年夏天刷爆朋友圈、微博以及其余社交平台的动画电影,票房目前已经突破8亿,并在密钥延时一个月的前提下直奔9亿。
除了让影迷心甘情愿在淘宝周边销售当日就拿下1180万的销售额,《大圣归来》还成功吸引了总局的注意——同名研讨会在网友间掀起了热议,一部分网友认为总局要多管闲事,一部分网友认为国漫终于扬眉吐气,够得上格动用官方的重视了。
而另一边厢,一件有关动漫行业的并购案成为众人焦点。
出品过《巴拉拉小魔仙》、《火力少年王》、《铠甲勇士》系列的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12日宣布拿下北京四月星空100%的股权,总交易额高达9.04亿元,被业界视为中国动漫行业的最大并购案。而后者的拳头产品是有妖气原创漫画平台网站,以及曾在互联网上红极一时的动漫作品《十万个冷笑话》。
“对奥飞来说,和有妖气走到一起,相当于收获了中国最大的动漫IP金矿。” 奥飞动漫高级副总裁陈德荣坦言。而四月星空在这项收购中同样有益无害。前母公司盛大网络曾经的“泛娱乐”经营策略破灭,有妖气一度走入死胡同。网站经营不善、用户体验欠佳,作为一个漫画原创平台,有妖气甚至没有针对进驻漫画作者基本的分成制度。
于是,这一次奥飞与有妖气走到了一起。有业内人士指出,奥飞需要使用后者的IP打入青少年动漫市场;而有妖气则需要更为完善的产业链来充实自身业务,这一点上,没有什么比凭借《火力少年王》带动国内悠悠球市场复苏的奥飞更合适。
然而,“出品过《喜羊羊》的奥飞拿下了有妖气,国漫还能好吗?”
在这场交易中,粉丝们不看好奥飞与有妖气的联姻,是因为两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就像社交平台上自媒体博主指出的,“你能想象乡镇小卖部的柜台上出现《雏蜂》的周边么?”
业内人士虽然不唱衰,但也足够冷淡。拥有40000部漫画作品的有妖气与9亿的成交额,在他们看来成交的唯一原因是“国漫离钱太远”,上万的原创作品离转化成能挣钱的IP差的不止是一部《十万个冷笑话》,而是至少五部联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前提是当年的观众还没有上初中而对这部动画片彻底失去兴趣。
事实上,这个行业或许离当年的《大闹天宫》、《铁扇公主》已经在技术上得到了无可估量的提高,但更多的仍然是“长大了,却没有好”。不论是9亿票房,还是9亿交易额,似乎都不具备能令国漫行业赶美超日的潜力。
缺少足够强大的产业链已不是行业不可外扬的家丑,而日益成为一种共识。奇迹曼特动画培训师陶冶就坦言国内动漫产业离国外同行距离尚有一段距离,“国内基本上很多公司还是一个人干很多环节的事情,但是在国外,每个岗位做什么,是有很清晰的划分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同时,各行各业都有彼此的潜规则。动漫行业是依仗国家的扶持,但经费更多流入个人腰包。坊间传闻,很多省市对动画企业的补贴标准,都可以用“丰厚”来形容,“地市电视台播出2D动画奖励500元/分钟,3D动画奖励1000元/分钟,上限为100万元;在央视播出的翻倍,上限为200万元”,以至于“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能上星和进入院线播出的在这其中只占少数,绝大部分只是为了努力使成品看起来能对得起经费而已。
因此,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有妖气的商业化道路如此艰难。动漫行业中多得是成熟的动漫作品要给长篇、低龄性质的动画让路的案例。一方面,正是由于补贴,才使得中国动漫行业出现了即使是虚假也相当可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正是越来越多人打上了补贴的主意,才令真正需要钱去运作项目、反而拿不到补贴的循环得以孳生。而类似《喜羊羊》等针对低龄市场的大电影曾创下的惊人票房,令不少投资方也蠢蠢欲动。
举个例子,曾经在时光网上被评为最受期待电影的《大鱼·海棠》,就先后获得数笔天使投资,却也曾传出制作人挥霍经费,借采风之名而行旅游之实。尽管上映日期因网上盛传的“主创缺乏运作项目能力而拖延时间”一再跳票,但值得深思的是,不少动漫从业人士仍然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成事,“以免让投资人失去了对动画长片的信心”。
而这个行业除了缺乏产业化的意识以及专业化的操作,对于自己真正在做什么,仍有着“相对浅层”的理解。
比如,原创漫画作者贺鹤云鬼就认为国漫真正的振兴,是需要“人们对国漫的改观”,“现在老一辈的人们还是觉得漫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根本不重视。更不用提国漫了。”得益于政府的整改,腾讯动漫等动漫平台也一度改换画风,针对低龄用户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改革。云鬼对此也表现得十分无奈,“而读者现在更愿意选择日漫或者美漫来看,先入为主的认为国漫不好,看到国漫就喷,对优秀的国漫挑三拣四吹毛求疵。”
而她也表示,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更为琐碎的或许还不是动画化后甲方乙方的利益之争。事实上,经济冲突最早在原创画手的展示平台上已经发端。 “国内现在盗图描图等盛行,犯罪成本非常低,原作者没拿到应有的利益而盗图者赚大钱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人们对版权的概念模糊,认为盗图根本不是事儿……让很多创作者心灰意冷。”甚至某宝店家也会偶尔在非授权的名义下对漫画作者的原创作品进行借用,而这种借用往往是用于商业用途,画手能与店家达成协议拿到分成的只有少数,绝大部分都只有吃哑巴亏,“而且你去找店家理论的话,对面比你都拽,一副‘你不服你打我啊’的嘴脸。”
在《大圣归来》制片人路伟心里,影片的成功是一场美丽的“意外”。然而对于国漫行业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一剂强心剂。“《大圣归来》火了,对业内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拉高了消费者的预期,这个不一定是坏事的,毕竟拉高预期的原因是大家对国漫越来越有信心了。”陶冶对此仍然是信心十足,“只要国内的制作行业够给力,相信观众还是愿意继续买单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关注国产动画这个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钱和资源加入……在未来两年内,会陆陆续续有大批优秀的原创动画面世的。”
比起漫威、DC、集英社在业界打得响当当的名头,国漫产业的成熟并不能依靠单部作品的长进而实现。离国漫阴霾扫清殆尽的那一天,或许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撰文:黄云腾,编辑:吴丽)